close


內容來自sina新聞

大樓突破限高為何總割不斷 歷史遺留的尾巴

  報載,廣州江灣大酒店西側一塊爛尾超過15年的地塊控規修改獲得通過,從原來的一棟樓變成兩棟,高度分別為100米和120米。在此前的該規劃公示期間,有市民質疑高度突破《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》的30米限高,且珠江一線不再適宜建高樓。

  這已經是去年《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》通過之後獲規劃批準的第N棟"超限"大樓。海珠廣場建南北兩棟分別高99米、150米的地標性建築,原錦漢中心改建60米大樓,大小馬站書院群臨近建百米高酒店,珠光路一地塊建5棟29至36層住宅樓群......這些超高大樓都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之內,有的還處於城市中心的重點控制區。這著實讓人納悶:難道"保護規劃"是一紙空文?

  當然,相關部門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。對每一個"超限"項目的解釋,幾乎一模一樣的說法都是項目"屬於歷史城區的遺留問題"。也就是說,項目批復在"保護規劃"出臺之前。加之相關會議對歷史城區歷史審批項目確定的處理原則中,就包括"對周邊建築高度均較高且位於非重點控制區的歷史項目,在專傢指導下,可實事求是地延續合法的歷史審批。"如此,就為一棟棟大樓順利"超限"找到瞭註腳。

  讓人驚詫的是,"保護規劃"及其30米"限高"還有瞭意想不到的新解。相關部門稱,該規劃為在編規劃,並沒有強制性效力,且30米限高為"宜"30米,而非"應"30米。也就是說,大樓限高30米並非不可逾越的紅線。至此,大傢應該恍然大悟瞭:原來"保護規劃"內有"文字遊戲",早已埋下瞭伏筆。再具體到此次江灣地塊規劃,有瞭"與周邊地區建築高度較為協調"之論,大樓獲批"超限"更是順理成章。

  即便如此,還是不能不問:"歷史問題"真的完全無計可施瞭嗎?非也。此前花至少7億元"贖回"大元帥府地塊,5億元"贖買"農講所對面建築物20米高度,已經有瞭破解"歷史問題"的先例。由此不難理解,除瞭是否下決心割"歷史遺留問題"的尾巴,問題關鍵恐怕還在相關部門此前多次闡述的"建築控高不宜一刀切"之說。個中道理其實很簡單,"刀"怎麼"切"本來就是可以遊移的。尤其對黃金地段,"切"與"不切",怎麼"切",那是大有講究的,公眾要明就裡還得費心琢磨。

  具體再說回江灣地塊,這個項目20多年前就因填珠江而惹來爭議。有關部門現在也坦承,從歷史看,不管是什麼方案,填珠江總不是好的,"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珠江填不得"。由於爛尾多年,曾有建議回收地塊用於建公園,但有關方面解釋稱難度大,理由是回做綠地起碼要50個億,成本太高。這或是實話,但地塊幾經爛尾的"歷史遺留問題"是否完全不可更改,在法規與政府行政權力范圍內可以處置的尺度是否充分丈量過,采用地塊置換等方法的可行性又是否考慮過,這些或者並非完全沒有回旋的餘地。

  從N棟"超限"大樓相繼獲批、"保護規劃"形同虛設中,難免讓人產生連串的憂慮:真正的類似的"歷史遺留問題"還有多少?有沒有戴"歷史遺留問題"帽子瞞天過海的現象?既然"建築控高不宜一刀切","歷史遺留問題"可以一再豁免限高,新的項目有樣學樣又何患無辭?一邊誓言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風貌,一邊是"保護規劃"變成軟柿子,如何確保歷史城區限高的剛性?如果說"保護規劃"沒有強制性效力,30米"限高"隻是"宜"而非"應",那又用什麼來保護廣州的歷史文化風貌?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問題。

新聞來源http://qd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3-12-30/08172557720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atm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